柳卫平 Chair Professor

邮箱:liuwp#sustech.edu.cn

办公室:理学院大楼 P5094

个人简介

柳卫平,北京大学本科毕业,原子能院/德国重离子中心博士毕业,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,现为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。曾任原子能院副院长、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各两年。

柳卫平促进了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交叉学科的发展, 建立了核天体物理反应间接和直接的测量方法,建成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JUNA,使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领域达到国际先进行列。担任亚洲核物理联合会主席、中国核天体物理协会CINA主席。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、创新研究群体和重大项目的支持。获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在PRLPPNPApJ、Natur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。入选2021年中科院数理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。曾当选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留学归国先进个人、国家百千万人才、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等。

在基金委重大项目支持下,成功研制出强流低能量加速器和高分辨 BGO探测器,建成了国际最强流的极低本底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JUNA,加速器于2020年建成出束;攻克了强流稳定运行、毫安级核反应靶稳定性和超低本底环境建立的难题。完成了4个关键核天体物理反应测量:伽马射线天文学反应得到了最高精度、氟丰度反应到达伽莫夫窗口、中子源反应全面覆盖天体物理i过程、圣杯反应达到了最高灵敏度。目前已发表PRL编辑推荐论文Science Bulletin封面论文最新成果成功解释最古老恒星的钙丰度超出并发表在Nature。达到国际深地核天体物理反应测量的最大曝光量、最宽能量范围和最高测量灵敏度,入选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报告亮点成果。作为首任主席,联合创建中国核天体物理联合会INAC

建成我国首个低能放射性束流装置,国际首次测量放射性核束转移反应角分布,完成太阳中微子反应测量;通过高精度多激发态测量的实验,解决了阈下共振无法直接测量和直接反应截面极小的难题,完成了恒星主中子源反应和大质量恒星演化反应的精确导出,并发表系列论文和综述文章。实现了核反应研究向核数据测量和核装置设计的应用。

研究领域

  • 原子核物理
  • 核天体物理
  • 核科学技术

教育背景

1979-1983 北京大学  学士

1983-1986 原子能院 硕士,导师:黄胜年院士,论文:238U/235U中子诱发裂变截面测量

1996-1998 原子能院/德国GSI 博士,导师:丁大钊院士、Ernst Roeckl教授,论文:太阳中微子有关的核物理实验


工作经历

1986至今 原子能院

1987-1989 日本RIKEN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

1996-1998 德国GSI重离子中心访问学者

2000-2005 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所长

2005-2020 原子能院副院长

2016至今 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实验室主任

2017至今 抗辐射国家级应用中心主任

2021至今 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

2022至今 南方科技大学,讲席教授


所获荣誉

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,1996

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

国家杰出青年基金,2000

国家级百千万人选,2000

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2001

全国劳动模范,2005

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仁科研究中心学术委成员,2006-2010

基金委创新群体,2010

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副主席,2012

基金委重大项目,2014

亚洲核物理联合会主席,2019

科工局创新团队奖,2019

中国核天体物理联合会主席,2019

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,吴有训物理奖评审委主任,2020

中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,2021

原子能院首届王淦昌奖,2022


代表文章

1. " Angular Distribution for the 7Be(d,n)8B at Ec.m.=5.8MeV and the S17(0) Factor for the 7Be(p, g)8B Reaction ", Phys. Rev.  Lett. 77(1996)611. (First Author)

2. " Beta-decay of 40Ti and 41Ti and Implication for Solar-Neutrino Detection ",  Phys. Rev. C, 58(1998)2677. (First Author)

3. " Progress of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 for Nuclear Astrophysics (JUNA)", Sci. China, 59(2016)642001. (First Author)

4. " Deep undergrou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 13C(α,n)16O in the Gamow windows of the s- and i-processes", Physical Review Letters, 129(2022)132701. (Corresponding Author)

5. " Measurement of 19F( p, γ)20Ne reaction suggests CNO breakout in first stars", Nature, 610(2022)656. (Corresponding Author)



未来工作计划

开展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的JUNA二期建设,积极申请经费,包括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、广东和深圳项目等。

以INAC和JUNA为平台,打造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研究中心,积极引进粒子、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国际人才,打造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粒子、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团队,使JUNA成为在中国深地实验室CJPL的主力军之一,未来助力CJPL建成国际中心。为CJPL的重大物理成果产出和后续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。在未来积极申报基金委中心项目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,结合学校的理学与工学优势,促进天体物理和粒子与核物理学科交叉,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出。

与此同时,将会促进与中核集团的合作;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核工业合作和转化;促进与国家应用技术的部委联系;促进学校承接大型科研项目。利用与航天合作优势,积极谋划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,比如研制空间伽马射线卫星和分析空间样品等。积极促进国家核科学方面的重大基础设施,与北京ISOL项目合作,包括与原子能院在新基地共建、落户其他厂址、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可能性。

计划在几年内成立 “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实验中心/实验室”,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,包括优秀教授或副教授,多位博士后、博士和硕士等。